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美联储印钞“旧药”或酝酿更大危机“新毒”

美联储印钞“旧药”或酝酿更大危机“新毒”

中国证券报2011年07月15日07:36分类:其他币种

  □本报记者 杨博

  在QE2结束不到一个月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出了有可能推行新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无论这一信号是实际行动的前奏抑或仅仅是一发烟雾弹,都意味着美国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未有改变。如果美联储一意孤行,继续通过“印钞”为经济“输血”,其为拯救美国经济开出的“旧药”将有可能成为酝酿更大危机的“新毒”。

  在2009年和2010年,美联储两度推出资产购买计划,总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如果说QE1成功令美国经济摆脱衰退泥潭,那么QE2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实在有限: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2%放缓至1.9%,失业率在3月降至8.8%后掉头上升,6月升至9.2%的年内高点。

  分析人士认为,QE2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两个原因。一方面,美联储创造的天量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流向海外,成为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的助推器;另一方面,两轮量化宽松已经让市场达成共识:只要经济不行,美联储就会出手相救。换句话说,私营部门已经对货币政策形成依赖,过度“呵护”阻碍其及时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从而令经济复苏迟迟难以获得原动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存留于美国国内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入了华尔街金融机构和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的美国大企业囊中,而真正作为经济增长新生动力的小企业依然处于资金干渴的状态,挣扎在破产边缘。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美国大型银行向小企业的贷款减少了14%,小型银行提供的贷款则下降了3%。

  从这一点来看,美联储与其创造更多流动性,不如认真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资金流向控制机制,保证资金更多地留在美国国内,并流入支撑美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

  更令人担忧的是,伯南克坚持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并一再放松量化宽松的口径,恐再度催生金融市场泡沫,重蹈格林斯潘覆辙。

  格林斯潘任职期间,美国曾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危机以及2000年IT泡沫破灭。在应对上述危机方面,格林斯潘始终都采取同一个方法,就是长期维持超低利率,大举扩张信贷。

  但现在看来,这一做法实质上不过是在用一个泡沫去掩盖另一个泡沫。在利用大量资金填补前次危机的窟窿后,美联储继续创造超额流动性刺激消费增长,带动经济迅速扩张。经济的繁荣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即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泡沫正在孕育。正是这样一再重复的错误,最终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积聚和破灭,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

  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美联储对通缩的担忧都甚于通胀。但长期使用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给两大“武器”的美联储,又有什么理由认定通胀风险是暂时的?如今,通胀已成为新兴市场的“大敌”,并大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如果美联储继续铤而走险扮演通胀“推手”,恐怕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