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人物 理财故事 > 温州炒房客华丽转身

温州炒房客华丽转身

中国证券报2011年08月31日11:48分类:人物 理财故事

  ⊙记者朱楠○编辑王晓华

  温州投资客之一卖了房产开金店

    对于大多数温州人来说,买房不仅是一种投资方式,更是一种情结。

  “目前之所以不去投资地产,不是觉得这个投资已经‘没搞头’,而是政策的限制,没办法再直接去买房子。”温州投资者姜先生向记者坦言,“政策如果放开,我还会继续去买房子,我始终认为,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从2003年开始,姜先生几乎专职炒房,在上海、杭州、苏州、温州本地买卖了不下30套房产。开始是和亲戚们集资合伙买房,进入上海投资的第一个楼盘是位于松江的一个住宅项目,2004年时与几个亲戚朋友一起拿下了一整个单元的房源。“2005年第一波楼市调控的时候,我们还真是担惊受怕了一阵,本想赶紧抛盘套现,可当时一下子根本没法出货。”姜先生如今再忆起当年,已显得身经百战。“不过幸好当时出不了货,到了2006年的那波反弹,一年之内房价翻番都不止。”

  随后,姜先生在上海委托了一家信任的房地产中介又买进卖出了近10套房产,从上海一路炒到苏杭,在多个城市资产“遍地开花”。当记者问到“在投身房地产投资的这7、8年间,资产升值到底有多少”时,这个低调的温州投资客“嘿嘿”一笑,遮掩了过去。但一位房地产中介人士向记者透露,像姜先生这样的温州投资客,几年内资产膨胀了7、8倍甚至1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

  2010年初,随着房贷的收紧,姜先生嗅出了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味道。“我感觉风向要变了,取消房贷7折利率是个信号,像前几年那样闭着眼买房就能赚钱的好日子恐怕要过去了。”多年的投资经验让姜先生这样的房产投资者对政策、市场极为敏感,再加上身边的亲戚朋友几乎全部从事类似的投资活动,消息多、交流频繁,令姜先生很早就发现了市场的微妙变化。

  在与亲戚朋友商量之后,姜先生决定将当时手上持有的各地近10套房产陆续抛出,只在上海、温州的中心区域各留了2套,套现的资金用于在台州开了一家金饰店。从去年至今,黄金投资热潮汹涌而来,姜先生的金店从去年下半年开张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生意好得客似云来。

  温州投资客之二从炒房子到搞开发

    陈先生是一个地道的温州人,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间,已从一个集资炒房的初级投资客,蜕变成一个拿地搞开发的开发商。

  最初,陈先生的投资方式与绝大多数温州人一样,一个村子的亲戚朋友集资炒房,作为牵头者,陈先生对楼市的关注和敏感度自然高于其他人。在投资住宅几年赚得盆满钵满之后,陈先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炒住宅,尤其是2009年年底,住宅市场政策的微妙变化引起了陈先生的注意。

  “当所有人都开始投资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该换方向了。”陈先生说。于是,2009年底,陈先生抛了手上的大部分住宅,开始进军商业地产领域,仍然和朋友集资,在嘉兴购买了一个商业项目的底楼商铺,并在今年年初以8万元/平方米的高价出手套现。

  在商业地产领域初尝甜头之后,陈先生对这个投资方向更有信心。在嘉兴,通过一年多的楼市投资陈先生已积累起不少人脉资源。今年,陈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顺利地在嘉兴拿下了一幅商业地块,摇身一变当起了商业地产开发商。

  陈先生用高薪从专业开发公司挖了一个操盘人,一个集“1万平方米专业市场、2万平方米住宅、1万平方米写字楼”于一体的所谓“城市综合体”项目即将诞生。

  温州投资客之三做实业起家靠投资发财

    在温州当地,吴先生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从20岁出头做打火机起家,经过20年多年的打拼,如今四十多岁的吴先生资产少说也在几十个亿。“最早的打火机厂现在还在,一年就100多万的利润,根本不赚钱。但因为是我最初的事业,所以留着。”吴先生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成功的温州商人,吴先生自然不可能错过房地产投资,从最早一套一套地买,到一个单元一栋楼地买,再到最高峰时手上持有市值达10亿元的房产,吴先生的炒房“盘子”越做越大,其资产也急速膨胀。“不过,从前两年开始,我已经陆续处理了手上绝大多数住宅,现在只留着3—5套住宅。”吴先生说。

  温州人的投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真是说不清楚。大概是在2009年前后,吴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整栋买下了杭州的一栋写字楼,并分拆出售了大多数楼层,如今每人只留了一整层用作出租。“我对房地产长期还是看好的,留点优质资产在手里不会错。”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温州还投资加盟了一个房地产经纪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温州首屈一指的房产中介,利用这个资源可以非常便利地打理自己的房产。

  吴先生在房地产市场的最后一次出手是去年年中买入的一个工业地产项目,买入近一年的时间,这个工业仓储项目已经升值30%左右。不过,让他没有料到的是,近期国家开始加强对工业地产的监控管理,私人转让门槛提高,令工业地产的出手套现难度加大。“市场是很现实的,一旦套现难度增加,价值就有所回落。这个项目的增值空间可能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吴先生表示。

  不仅是房地产领域,颇有洞察力的吴先生还进行了多项“天使投资”。在考察了一些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后,吴先生挑选了几家他认为颇有成长性的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投资,包括多晶硅行业等。

  近期,吴先生最新的投资方向是一个游轮项目。“表面上是一个游轮项目,其实我看中的还有它延伸的房地产投资。”吴先生向记者解释他的“如意算盘”:“游轮路线经过的地方要修码头吧?那配套的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都要开发,延伸的商业地产开发肯定能赚钱。”

【责任编辑:张韵】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